本报记者李昱丞 10月28日晚间,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”)公布2022年三季报,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376.73亿元,同比增长24.38%;实现归母170.50亿元,
前三季度净利润约170亿元 新增融资平均融资成本3.73%
本报记者李昱丞
10月28日晚间,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”)公布2022年三季报,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376.73亿元,同比增长24.38%;实现归母170.50亿元,同比增长2.17%。其中,业务结算面积为2261.5万平方米,贡献2958.0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21.7%和24.8%。
就单季度来看,第三季度营收为1307.57亿元,同比增长25.28%;归母净利润为48.28亿元,同比减少14.43%。
对于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,解释称,主要原因在于毛下滑。受近年来结算项目地价占售价比上升的影响,2022年前三季度,公司开发业务结算毛由2021年同期的23.9%下降至20.7%,扣除税金及附加后的结算毛利率从2021年同期的18.7%下降至16.5%。
根据公布的产销简报,1-9月份其实现销售面积1936.9万平方米,同比减少34.26%;合同销售金额3146.7亿元,同比减少34.32%。其中9月份合同销售金额为347.30亿元,同比降幅收窄至3.82%,环比增速实现回正,增长12.14%,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董事会主席郁亮此前对楼市缓慢温和恢复的判断。
在三季报中称,市场恢复之路缓慢而曲折。与此同时,存量房交易率先企稳,说明城市住房需求并没有消失。这也提示公司要加倍努力,更好地回应客户诉求,推动经营稳步回升。
截至三季度末,合并报表范围内有3900.5万平方米已售资源未竣工结算,合同金额合计约6125.8亿元,已售未结资源仍较为丰富。
土储方面,三季报显示,1-9月,新增27个开发项目,总规划计容建筑面积约485.9万平方米,权益计容规划建筑面积约303.2万平方米。数据显示,2022年1-9月累计拿地力度为16.2%。2022年以来,公司拿地集中于一线城市及核心二三线城市,根据拿地金额计算,一线城市占比35.6%,二线城市占比27.9%,三四线城市占比36.5%。
财务方面,截至三季度末“三道红线”仍然保持绿档。截至三季度末资金为1188.3亿元,高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总和627.5亿元。
同时,的融资渠道较为通畅,利率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。三季报显示,前三季度新增融资的平均融资成本为3.73%,存量融资的综合融资成本4.06%。第三季度分三次发行3年期绿色中期票据70亿元,票面利率区间为2.90%-3.20%;发行公司债34亿元,其中5年期品种的票面利率3.21%,7年期品种的票面利率3.70%。
在多元化业务方面,继续提升经营效率和竞争力,三季报显示,1-9月经营服务业务全口径收入376.1亿元,同比增长29.5%,保持快速发展。
旗下物业平台9月底在联交所上市,标志着多元化业务逐渐独当一面。公布的中报显示,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42.43亿元,归母净利润8.73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38.2%、16.60%。截至10月28日收盘,市值约为385亿港元。
“的运营业务开始对整个收入结构起到比较好的平衡作用,物业板块表现可圈可点。”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在接受《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物流、长租公寓方面也有进步,未来运营业务的盈利真正体现后,就能做到开发和运营双轮驱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