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用一言表示守诺言、讲诚信,其实这是一种误用。一言是形容一个人说话分量很重,能起很大作用。是什么?什么样的言能重如? 鼎是一个象形
字里行间丨一言何以重
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用一言表示守诺言、讲诚信,其实这是一种误用。一言是形容一个人说话分量很重,能起很大作用。是什么?什么样的言能重如?
鼎是一个象形字,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表示鼎的左右耳及鼎腹,下面表示鼎足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鼎,三足两耳,和五味之宝器也。”鼎的本义即为有三足两耳,用以调和各种食物的珍贵器物。
西周时期,鼎有两种用途,一种用于煮盛物品,西周时期不同等级的人使用鼎的数目有严格规定,据《周礼》记载:“天子,诸侯七,大夫五,元士三也”。列鼎数目是西周贵族等级的象征,这种等级分明的“列鼎而食”制度,也成为了西周政治的特点之一。鼎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礼器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。相传夏朝建立后,禹划分天下为九州,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,铸造。
为何铸“九”鼎?其他的数目行不行呢?这背后有其历史文化成因。九最初的写法,像是人手臂弯曲的样子,本字是手肘的肘,在甲骨文中被假借作为数字九使用。九是数之大者,作为最大的个位整数,九在古人眼中被赋予了至尊、至极的意味,古人对庞大事物的想象也常围绕九展开,如天有九重、地有九州。大禹造将九州的山川风物刻于鼎上,以此代表九州,并将置于王城,象征政权所归。自此之后,不仅被赋予了政治意义,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象征,也因其大而重且地位重要,被赋予了不可撼动、极有分量之义。
成语一言的典故出自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,其中记载:“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赵重于大吕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”这里的毛先生,就是成语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毛遂。
一言和毛遂自荐这两个成语背后,有这样一个故事:秦昭王十五年,秦国出兵攻打赵国,赵的首都邯郸被围,情势危急,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,想联合楚国抵抗秦国。平原君打算从门客中选二十个人一起去楚国,但挑来挑去只挑到十九人,此时毛遂自我推荐,平原君就接纳他。到了楚国,平原君和其他门客一直不能说服楚王援助赵国,毛遂仗剑向前,义正辞严地分析情势,楚王便答应与赵国订立盟约。回到赵国后,平原君赞赏毛遂说:“毛先生一到楚国,就使我们赵国的地位大大提升,比大吕还要有分量;毛先生的口才,更是比百万军力还要强大。”此后便一直将毛遂奉为座上宾。一言就从这个故事演变而来,用来形容他人说话极有分量,能起决定性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