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年120亿,数字化转型纪实_

9年120亿,数字化转型纪实

来源:

     “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样本。”   好文4828字 | 8分钟阅读   作者:陈雪频,智慧云创始合伙人,上海国资研究院数字化转型中心执行主任,著有《一本书读懂数字化转型》(

9年120亿,数字化转型纪实
9年120亿,数字化转型纪实

  

  “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样本。”

  好文4828字 | 8分钟阅读

  作者:陈雪频,智慧云创始合伙人,上海国资研究院数字化转型中心执行主任,著有《一本书读懂数字化转型》(机械工业出版社,2021年)。

  是一个容易让人误读的公司。

  你可能认为是家电企业,但在集团内部,以家电为主要业务的智能家居板块只是其五大事业群之一。

  除了智能家居之外,集团还有机电、暖通与楼宇、机器人与自动化、数字化创新业务四大板块。

  你也可能认为是传统的制造型企业,但如果你去工厂转转,肯定会对智能工厂的数字化程度感到震撼。

  如今,已经是一家数字化、智能化驱动的科技集团,拥有数字驱动的全价值链及柔性化智能制造能力。

  数字化转型始于2012年,至今已进入第5个阶段。每个阶段的转型都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,每个阶段遇到的挑战也各有不同。现在,正在走向工业互联网和数智驱动。

  为了方便理解,我把数字化转型的5个阶段合并为3个阶段,分别称为数字化转型1.0、2.0和3.0。

  

  1

  数字化1.0:信息系统一致化

  2012年对来说是压力很大的一年。从外部环境来看,由于消费者对家电的要求越来越高,整个家电行业都需要转型升级,面临很大的同行竞争压力。

  同时,天猫、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发展,也给这样以自建渠道为主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渠道压力。

  在内部,当时有10个事业部,彼此相对独立,每个事业部有自己的系统、数据和流程,光ERP(企业资源规划)系统就有6种不同的选型,事业部之间数据也没有打通。那时集团准备整体上市,光是做财务报表就遇到了很大挑战。

  为了集团整体上市,也为了打破事业部之间相互孤立和分散的困境,决定整合所有事业部的信息系统。

  方洪波定下了“一个、一个体系、一个标准”的变革目标,而这背后意味着一个流程、一个数据、一个系统。

  内部把这次变革称为“632项目”。所谓“632”,就是6个运营系统、3个管理平台、2个技术平台。也就是说,所有事业部都必须采用同样的运营系统、管理平台和技术平台,确保一致性。

  但是,“632项目”不只是更换IT系统,而且是一次企业变革,要实现三方面的一致性。

  第一是流程的一致性:整个集团采用一套流程,每个事业部都一样。

  第二是数据的一致性:的客户、供应商、物料等所有数据在集团层面是一致的。

  第三是系统的一致性:变革之前“632”系统都散落在各个事业部,变革之后所有系统都属于集团。

  伴随着“632项目”的实施,集团的组织架构也在迭代升级,各个业务部门根据需求不断地重组、拆分、融合。

  比如,原来集团的IT职能是分散的,有三层组织架构:第一层是集团IT,第二层是产业集团IT,第三层是事业部IT。实施完“632项目”后,所有IT职能都融合到集团层面,形成以产品经理制为核心的IT组织架构。

  从2012年到2015年,用了近3年时间,把整个“632”系统落实在各个事业部。之后,无论是数字化建设还是项目建设,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各种数字化能力的提升。可以说,“632项目”为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

  2

  数字化2.0:数据驱动的C2M

  到了2015年,在统一信息系统的基础上,尝试了一段时间的“+互联网”,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,实现“632”系统的全面移动化以及智能制造的改造。

  然后,集团决定在内部全面推行C2M,从传统的“以产定销”转型为“以销定产”,让消费者数据驱动企业的经营生产。

  在内部,这种以客户为导向的产销模式被称为“T+3”模式,即把产品从下单到交付分为4个阶段——下单、备料、生产和发运,每个阶段都需要一定的周期,T0就是下单周期,T1是备料周期,T2是生产周期,T3是发运周期。

  

  以前,谈的是总体交付周期,但每个阶段花了多少天,存在什么问题,其实都是含糊不清的。

  通过对整个周期进行拆解,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阶段花了多长时间,然后在每个阶段做针对性分析和改进,利用全产业链优势优化制造流程,升级制造设备和工艺,产供销联动进一步压缩供货时间,将每个周期由7天压缩至3天甚至更短,总体交付周期压缩到12天以内。

  “T+3”模式要求所有订单来自一线,有了订单以后,工厂才组织备料、生产、发运等。这就要求全价值链拉通,管理要精细化,产品要精简、标准化、通用化、柔性制造,交付流程也要优化,确保缩短交货周期,降低库存成本。

  2015年,在洗衣机事业部试点“T+3”模式,获得了初步成效。2016年,“T+3”模式在整个集团全面推广。

  该模式极大地减少了库存,比如,洗衣机的仓库面积在巅峰时期有120万平方米,后来逐渐缩减至10万平方米,基本上3天就能完成物流周转。

  3

  数字化3.0:工业互联网

  2018年初,在空调广州南沙智慧工厂,开始了工业互联网的尝试。公司通过智能网关技术,把41类189台设备连接起来,具备了工业互联网的硬件能力。

  除了硬件之外,还在数字化转型中积累了软件能力,再加上在制造业近50年的经验,就形成了一个“硬件、软件、制造业”三位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。

  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体系,空调广州南沙智慧工厂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28%,单位成本降低14%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6%,原材料和半成品库存减少80%,自主开发的注塑平面库自动配送系统让物流周转率提升2〜4倍,每月产能从30万套增长到90万套,成为工信部第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单位。

  2018年10月,发布了M.IoT工业互联网1.0,并通过旗下的美云智数公司,对外输出“制造业知识、软件、硬件”三位一体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。

  2020年11月,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2.0。通过这次升级,工业互联网的能力层更加清晰、更加丰富,形成了“四横八纵”的赋能制造业升级转型格局。

  

  “四横”就是的四层能力:能力层、应用层、商业层和产业层。

  其中,能力层通过库卡机器人、云提供的云基础设施向合作伙伴开放;应用层包括营销、研发、智能制造和管理领域;商业层引入八大矩阵,在模具、智慧物流、智慧楼宇等方面实现商业赋能;产业层则通过自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汽车等产业,打造专属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。

  “八纵”是指商业层的八个子板块,包括美云智数、安得智联、库卡中国、合康新能、暖通与楼宇、金融、采购中心、模具。其中,美云智数是对外输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窗口。

  打造沉淀内部实践经验的数字化产品,经过内部验证后输送给美云智数,实现对外赋能。

  由于工业互联网涵盖的需求非常丰富,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满足制造业的全部需求。也在共建生态链,与市面上AI算法技术、图像识别技术、视频语音分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机构合作。因为具备这些企业不具备的工业场景,所以这些机构也愿意和合作。

  4

  5G工厂,绝不只是噱头

  在数字化3.0阶段,另一个重头戏就是对5G技术的广泛应用。

  2019年,联合华为和中国电信,打造了国内首批5G工厂。所有5G工厂由华为提供5G设备,中国电信做5G运营商,负责应用落地。据集团首席架构师王文华介绍,已经在7个厂区试点了“5G+智慧工厂网络”。

  相比4G,5G主要有三大优势:流量快,时滞短,容量宽。在手机上,5G这些优势带给用户的体验差异并不明显,但在工厂带来的变化则是革命性的。经过反复摸索,发现了20多个5G应用场景,最后落地了11个场景。

  

  在5G技术出台之前,工厂都会有三个网络,分别是生产网络、办公网络和安全网络。这三个网络相互独立,因为生产网络对网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,如果和办公网络合在一起,很容易受到黑客攻击,导致停工停产,而且办公网络下载大容量文件也会影响生产网络的稳定性。5G技术的应用则真正实现了“三网融合”。

  5G技术的另一个应用场景是减少布线。以前,生产线之间的控制系统都用有线网络连接,因为wifi满足不了传输速度要求,有线网络更为可靠。但是,这样一来,每次做工艺改造、生产线调整,都需要重新布线。

  尤其是实行C2M之后,订单越来越碎片化,原来的大规模生产要改造成小批量订单模式,基本上每半年就要做一次工艺改造,就得重新布线,不仅成本高,时间周期也长。5G技术提供高速无线传输,完全可以取代有线网络。

  云化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的应用场景,可以说是一个行业性突破。

  以前,工厂布置了很多PLC控制器,一旦出了问题,就要去现场调试。现在,跟华为和中国电信合作后,把所有PLC控制器转移到了计算机房,方便进行现场维修。

  未来,计划把PLC的功能融合到云端,这样一来,甚至都不需要PLC控制器了,说不准整个PLC行业会从此没落。

  安防也是5G技术的一个应用场景。要求在厂区必须佩戴安全帽,必须沿着规定的路线走动。利用人工智能、5G技术和人脸识别,就很容易纠正这些问题。

  推崇低成本自动化。在它看来,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降本增效——工厂哪些环节可以用自动化来替代人员,同时成本投入较低,见效又快。

  应用5G技术的重要标准是,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,一定要对企业真正有价值,具体来说就是提升品质、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。

  

  5

  组织和领导力的进化和挑战

 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字化技术。但是,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坦言,真正决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并不是技术,而是人的思维意识的改变,以及组织方面的变革。

 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,要求组织、文化和人才管理更具有弹性,构建一个适应变革的高效和敏捷的组织,打造用户导向和价值驱动的文化氛围,建立一套数字化核心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机制。

  “通俗地讲,转型本质上就是转人。团队结构不转,思维不转,知识结构不转,能力不转,转型就是空谈。我们所有高管都是在工业时代成长起来的,思维都是硬件思维,今天的转型是‘由硬到软’的过程,需要大量软件思维。因此,现有的团队,包括我,都需要改造自己的思维认知。”方洪波坦言道。

  数字化转型要落地,也需要大量数字化人才。所谓数字化人才,不仅要懂各种数字化技术,还要对业务有深刻的理解,同时对未来的业务模式、方法有敏锐的洞察力。

  然而,这样的跨界数字化人才很稀缺,各大企业都在“抢人”,也不例外。但是,光靠抢是不够的,企业需要建立培养数字化人才的能力和体制机制。

  为了吸引数字化人才,在2020年8月发布新战略时,成立了数字化创新业务,和智能家居、机电、暖通与楼宇、机器人与自动化等事业单元并列。数字化创新业务的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和去中心化,广泛授权并鼓励创新。

  同时,在上海打造了全球创新园区,并计划在深圳、上海、北京和武汉建立软件基地。

  还成立了高端招聘中心,专项引入高端人才。同时,构建了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,包括职业发展、股权激励等,做好人才赋能和员工关怀。

  通过打造产业优势和提供创新环境,鼓励全员参与数字化变革实践,做好人才的快速融入和保留。

  

  到目前,已经打通了智慧营销、智能制造、智能物流、智慧服务、智能研发的数字化系统。通过这个系统,从经销商下单到消费者拿到产品的时间,可以控制在12天之内。

  通过数字化转型建立起“统一流程、统一数据、统一IT系统”,从一家家电企业升级为科技创新企业,整个集团变身为“一个、一个体系、一个标准”的企业管理支持平台,为实现“产品领先、效率驱动、全球经营”的战略提供决策支持。

  

  2020年,确定了新的数字化转型战略——全面数字化、全面智能化。在内部,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企业效率,实现全价值链卓越运营。在外部,通过数字化工具紧紧抓住用户,直达用户。

  公司所有业务活动都以数据为核心,全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、供应商、销售伙伴都用数字化作为支撑,用数据驱动业务运营。

  如今,的订单预测、自动补货、生产排产、物流路径规划、全国仓储布局等,都已依靠算法和数据实现智能化运营。

  数字化转型已历经9年,前后投入120多亿元,但方洪波认为,这条路还没到终点,他的目标是通过数字化转型彻底改变的商业模式。

  内容有删节

  原文《:数字化转型“三级跳”》

  刊登在《商业评论》2021年8/9月号

本文由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://agjiuyouhui-j9led.com/news/1625.shtml

上一篇: 刀法如神科技黑下一篇:9年120亿,数字化转型纪实

相关文章

图文资讯

行业新闻

友情链接: 究酉 0 百智 0 久柚绘 究酉 0 0 0 久柚绘 九佑 0 就游绘 0